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孩子心理素质差的表现,一起来了解下吧:
孩子心理素质差的表现
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语言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作的统计,高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孩子心理素质差怎么办
(1)克服自负心理。
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
对此家长可以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地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
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
家长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①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②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家长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③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3)消除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脸上就不高兴,心理就不平衡。
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帮助。首先应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交往活动等实情,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留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其次是平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如通过故事《不嫉妒别人》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教育幼儿善于学习同伴的优点,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加强意志力磨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和娇宠溺爱,许多幼儿的抗挫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必须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认识,增强抗挫能力。可以讲述英雄人物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故事;介绍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幼儿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会遇到困难的,人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孩子心理素质差怎么锻炼
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很多科学发现都是来源于好奇心的,好奇是很多孩子的本性,对于新鲜事物都想大胆尝试一下,这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不但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扼杀了他的积极性,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陪他玩。
二、生存能力及其重要
面对困境不同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母的后天教育。目前西方*,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三、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从幼儿园调研的情况发现,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对那些每次都把零食吃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让他相信马上就会成功的。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的压力逐渐增大,因此,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是从小开始培养的,随着年龄和社会经验的增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心理特点,很多家长现在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的过于好了,以至于抗打击和抗挫折能力特别的差,这是不利于今后在社会上去打拼的。因此,家长们要首先学会放手!
四、多见世面
现在的孩子都是圈养的。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这都是孩子经历的世面还是太少,应该让他多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孩子心理素质差怎么调节
1、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远离自卑的心理,多发现自己的发光点。当孩子做错事时千万不能一味的指责,要跟着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来源并且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积极的辅助孩子改正。
2、要让孩子培养自主性和自立意识
当孩子不管遇见什么事时都要学会让其思考,并且判断来寻求解决的方法,千万不要对孩子各种迁就和溺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才能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不能让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样才有利于独立发展,另外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3、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的因素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生活在和谐的家庭里面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文明、勤奋好学。若是生活在正常的家庭中孩子,性格暴躁并且放纵、缺乏安全感,所以作为父母要处理好家庭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有利于身心健康。
4、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孩子迟早有*会离开父母,然后独立的生长和生活,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环境,鼓励他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处理好各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