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之中,今天恒企小编给大家围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与防范”这话题来说说。
审计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中,其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注册会计师依照一定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财务水平推断,并确定误差范围,其误差由审计风险责任承担。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中,其存在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审计经验,将审计风险降到*点,尽可能解除其审计风险存在的各种危害。
2.潜在性
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偏离客观事实的账务进行处理与调整,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比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其影响不大,但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沉积与转化,这极有可能会使审计工作受到审计风险的影响。
3.普遍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是针对实际标准与可能产生的审计结果进行差别分析,寻找出导致偏差的内部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来调整审计工作中的各项环节,降低这些环节出现审计错误的几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风险的普遍意义。
4.可控性
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注册会计师可以依照审计正确性的选择,分析出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如果风险降低,则可以对审计客户的审计标准降低,注册会计师需要依照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决定其控制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审计工作的质量。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审计外部环境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及其相关会计信息是其应有的责任,但是目前有不少的企业经营活动不够规范,有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存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因为不良意图而弄虚作假,这样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出现失实,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也就会大大增加,同时就增大了固有风险水平,提高了检查风险,给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造成很大的困难与风险。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的*者违法乱纪,贿赂审计人员,令审计人员失去独立性,而达到其欺骗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其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目的,这最终使得注册会计师和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审计人员的素质所致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等,这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其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和执业经验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如果再加上不重视后继教育,整个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毫无内在的保障可言;还有些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甚至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随意简化程序,放宽尺度,为了对付会计师事务所的复核制度而胡乱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甚至为一些客户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出谋划策,这就在客观上人为地放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技术的局限性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进行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在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还是对其财务账户余额的真实性进行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的存在,抽样审计所采取的方法和抽样比例是否适当,都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这种依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结果,就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1.一般审计程序的制定。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以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行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确认是否合理。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具体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单位性质、战略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因素,并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以此作为审计人员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依据。在重大错报风险得到识别和评估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所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判定,判定其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财务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表的整体相关,进而对多项认定产生影响;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制订总体审计应对策略,并在总体审计应对策略指导下制订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合理制定进一步审计程序。以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为依据,审计人员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同时根据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对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予以考虑。